春日已至,万物复苏,一起来看低调幽香的林
2024/6/1 来源:不详撰文/史军
本文来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作为常见的室内装饰花卉,兰花备受中国家庭欢迎,是新春花市上的“大明星”。与此相反的是,野生兰花的稀有甚至是濒危。为了加强对野生兰科植物的保护,年,包括春兰在内的种兰科植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春兰为何会被列入名录?春日已至,万物复苏,让我们一起去认识春兰和它所属的兰科植物吧。
庞大的兰花家族
春兰是兰科兰属植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因其开花时有特别的幽香,成为室内布置的佳品。
春兰所属的兰科植物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简称的兰花了。兰花第一大特征就是合蕊柱——分离的雌蕊和雄蕊融合变成一根小柱子一样的结构,在柱子的最前端有一个小帽子(药帽),这个帽子下面扣的是花粉。而雌蕊的柱头会变成一个小空腔,这个空腔将来是花粉着陆和萌发的平台。虽然不同的兰花样子差别极大,但是它们的合蕊柱却惊人地相似,这也成了兰科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兰科植物示意图
与合蕊柱的“大同小异”相反,兰科植物唇瓣的长相可谓千差万别,春兰的唇瓣像人的嘴唇,兜兰和杓兰的唇瓣像兜子,角蜂眉兰的唇瓣像雌性胡蜂。这些独特的形态对兰科植物传播花粉具有重要意义。
各有千秋的“国兰”与“洋兰”
兰科植物独特的外形长期以来都备受人们的青睐,所以很久之前就被“请到”苗圃中。有学者认为,中国栽培兰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也有学者认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懂得赏兰了。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等诗篇中都有兰花的身影。
“国兰”之美如同一幅中国传统写意画
如今,人们观赏的兰花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群体,一个群体是以春兰、蕙兰、墨兰和建兰为核心的“国兰家族”;另一个群体是以蝴蝶兰、卡特兰、文心兰和万代兰为核心的“洋兰家族”。
以“洋兰家族”为原型绘制的装饰画
这两个家族的差异明显,国兰家族重在意境和香气,纤细的叶片、清雅的花朵、悠悠的香气,如同一幅中国传统的写意画;洋兰家族则是写实派的代表,硕大的花朵、艳丽的色彩,仿佛一幅明艳的油画。二者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洋兰大多没有香气,而国兰则是以香气取胜。“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说的就是“国兰”的香气了。
“花香”与“蜜导”:蜜蜂的路标
在所有兰科植物中,有1/3的兰花是没有花蜜的,没有花蜜的春兰是如何吸引蜜蜂为其传宗接代的呢?原来蜜蜂飞出“之”字路线冲向春兰的花朵,是因为春兰浓烈的花香。春兰的花香中含有乙酸乙酯等成分,是蜜蜂采蜜的路标。被“骗”来的蜜蜂钻进花朵努力寻找花蜜时,身上会沾满花粉,春兰的异花授粉便顺利完成。
春兰花瓣上那些红色的斑点被称为“蜜导”
除此之外,为了引诱蜜蜂乖乖“上钩”,春兰还“伪造”了关于花蜜的视觉信号,就是春兰花瓣上那些栗红色的斑点。这些看似影响了花朵的颜值的斑点,叫作“蜜导”,是蜜蜂等授粉昆虫的最爱。“高明”的春兰经营着无本万利的生意,它们依靠香气和斑点将蜜蜂“骗”来,这样就能集中精力生产更多的种子——一个拇指大小的春兰果子中竟孕育了上万粒种子。
野生春兰:在大自然的夹缝中生存
观察春兰的根系后你会发现,春兰的根像拉面一样光滑,上面没有细小的须根,甚至没有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根毛。春兰会“雇佣”土壤中的真菌帮助自己:真菌利用自身的菌丝在枯枝落叶中寻找食物,制造营养,为春兰的生长提供必需的物质供给,这就是生物界中典型的共生现象。
每一种兰花都有特定的共生真菌,这些真菌的生活习性间接决定了兰花的生存环境。而春兰与真菌的“雇佣”状态,让兰花可以在夹缝中生存,如树干、石壁,甚至一些枯枝落叶中都能成为春兰的“家”。
野生春兰
这让兰花有了更强的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但反过头来说,却让很多兰花失去了抗环境变化的能力。
谁是春兰的救星?
野生兰花与传粉昆虫有着精妙的配合。春兰有一片像舌头一样的特殊花瓣,是蜜蜂降落时的平台。基因不稳定的春兰在变异之后,形状特殊的花瓣会变得和其他花瓣一样,丧失原有的功能。花瓣形状的改变,无异于关上了昆虫传粉的大门,让野生春兰无法繁衍。
此外,春兰的种子细小,种皮细胞壁厚,表面覆盖一层不透水、不透气的膜状物质。种胚为发育不完全的球形胚,仅含脂类作为储存营养物质,在自然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极低,除了借助共生菌萌发成苗,通过人工栽培的方式也为春兰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帮助。
对于新奇花色和花型的追求,是每个养兰人的至高境界。兰花种类虽多,但奇花难求,那些有着独特花瓣或颜色的兰花贴上了高价的标签。很多投机的商人对兰花进行趸货,不加筛选地盗采野生兰花,如有奇花,就加以培育,其余的兰花植株则命运多舛。盗采兰花变成了无本生意,这对于野生的国兰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正因如此,除兔耳兰之外的兰属植物都被纳入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成为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