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常将花草树木比于君子之德
2023/9/23 来源:不详补骨脂针剂能不能治好多年的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9098134.html中华民族在对自然美的欣赏上,几千年来经常把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道德情操相联系,认为花品和人品具有同值性,花草树木一直就被比于君子之德。这种思想主要源自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孔子曾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这些都是从人的伦理道德观点去看自然现象,把自然现象看作是人的某种精神品质的对应物。一些花木具有和人相似的清高绝俗的品格个性,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正因为松柏岁寒而不凋,后人就把它们比德于君子、丈夫、英雄,寓以正直长青之意,崇高景仰之情。梅、兰、菊、竹又有“四君子”之说,与梅同疏、与兰同芳、与竹同谦、与菊同野、与莲同洁,点出了不同的花具有不同的德行情性。一、与梅同疏梅和炎黄子孙有着悠久的渊源关系。《诗经》已多次提到梅。尔后,人们品梅,有“横斜、疏瘦、老枝奇怪”的“三贵”之说,又有“四贵”之说:贵疏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合(含苞将开而不放)不贵开。“疏”的内涵是丰富的,它风神洒落,骨格清瘦,姿影横斜,暗香浮动,独步早春而不同于寻常花木……这都可囊括在“疏”的意韵之中。二、与兰同芳《说文解字》解释道:“兰,香草也。”以兰比德,在先秦时代就很流行。《孔子家语》对孔子的话作了这样的阐发:“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这是说在当时不遇于时而自抱坚贞。在屈原《楚辞》中:“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芝兰成了心灵美和客观事物的美的象征。兰花原生深山幽谷之中,不与群芳争艳,即使无人,也依然含苞吐露。它寸心虽然不大,却能容得郁香,芬芳四溢,被称为“天下第一香”。三、与竹同谦竹的比德也可以是多方面的,坚贞可以配松柏,劲挺可以凌霜雪,消瘦可以伴寒风,淡泊可以拒蜂蝶,高节可以入云霄,虚心可以友顽石……在中国艺术史上,竹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审美对象,诗人喜爱吟哦,画家乐于挥写。画竹名家郑板桥在《题画竹》中还说:“竹称为君,石呼为丈。赐以嘉名,千秋无让。空山结盟,介节贞朗……”这是满怀深情所写的“竹石赞”,也可看作是对一两千年来积淀在人们审美心理中的竹文化以及石文化的历史总结。四、与菊同野岁华将晚,草木变衰,唯菊傲睨霜露,秀发东篱,如幽人韵士,虽寂寥荒寒,仍不改其乐。菊是诗人喜爱的歌咏对象,如果说楚辞中的春兰秋菊还只是偶尔出现的形象,那么,晋代则已成为范式,关于菊花的诗赋铭颂大量涌现,“春茂翠叶,秋嚁金华”之辞,不一而足。然而在陶渊明笔下,却淡然出之。《饮酒》诗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十个字就把菊的性格和环境——“野”、人的神态和情趣——“悠”勾画出来了。五、与莲同洁以莲比德,最著名的莫如周敦颐这位自号濂溪先生的宋代哲学家,在其《爱莲说》中这样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著。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把菊、隐逸、陶渊明联在一起,这可概括为一个“野”字;把牡丹和富贵者联在一起,这可概括为一个“丽”字;把莲、君子乃至自己联系在一起,强调的是一个“洁”字。这样,就把自然植物的清雅特质和君子绝俗的品格德行牢牢地绾结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