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空调巨头没落,格力也只能当小弟,
2024/12/30 来源:不详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 http://pf.39.net/bdfyy/bdfzj/index.html
辉煌的春兰如今已苟延残喘
空调进入到人们的生活时间并不是很长,80年代中期空调才正式进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到90年代,中国的空调市场才正式进入了黄金时期。当时的空调品牌有几百家,但是要说空调行业中的龙头老大,当之无愧的就是春兰。
当时的春兰占领了1/3的空调市场,每年销售的空调数量有百万台,现在声名大噪的格力,放在当时只是春兰后面的小弟。格力的创始人朱江洪曾经说过:春兰空调是格力一直模仿的对象,格力将以春兰作为榜样,努力成为业界的标杆。如今的格力已经实现了当初的承诺,成为了掌握核心技术的民族企业。
但是,春兰并没有保持自己领先的优势,在过去的年,春兰空调官方发布了全年的销售报告,春兰在年的净利润为万元,同比下降了34%。春兰空调的亏损并不是今年才发生的,早在年开始春兰就已经进入到了亏损的阶段,年春兰股份的盈利收入为2.6亿,亏损万元,同年格力的盈利为亿,利润为亿,春兰的营收抵不上格力的1%。
而在更早之前,年是格力就已经在盈利上超过了春兰,格力当年营收为34亿,春兰营收19亿,当时春兰还并未进入到亏损阶段,且两家之间的盈利差距还不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目前,春兰已经在空调市场上逐渐被人遗忘,虽然还没有面临倒闭,但也是苟延残喘。能记得春晚这个品牌的除了年纪稍长的中老年人外,年轻人甚至不知道空调市场上还有春兰这个品牌。
回首整个春兰发展全过程,分析春兰从辉煌走向没落,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没有提升产品质量的意识
中国的空调市场在90年代初处于空白阶段,国内鲜有厂商能够制造出空调并且继续进行售卖,而春兰就是利用这一特殊时期,让企业得到迅速壮大。当时中国的空调市场,对于空调的产品质量要求并不高。格力的前董事长朱江洪曾经说过,90年代初的中国对于空调的包容度很高,厂家只要能够将空调生产出来,市场上就有人为之买单。
但是随着人们需求的增高,消费者的眼光逐渐挑剔,市场也愈加成熟的情况下,空调品牌也逐渐增多,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空调的厂家也越来越多。春兰在此情况下仍然没有忧患意识,依然以走量的形式为主,在竞争对手已经开始注重产品质量,提供优化服务和技术创新的时候,虽然依然故步自封,在产品推广和销售服务上依旧保持原样,所以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第二,盲目的多元化
在中国市场上的企业似乎都有这样的想法,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功后,便希望通过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来壮大自己的企业,有的是获得成功后,想将企业变得更加多元化,有的则是失败后的病急乱投医,企图通过这样的转变,来挽救即将倒闭的公司。春兰明显是前者,在空调领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后,企图将自己的业务更加多元化,春兰的董事长陶建幸企图用20年的时间将春兰打造为中国的通用公司。
但是韦尔奇曾经就警告过春兰,对于多元化看重的是企业有没有这个能力,而并不依靠企业拥有多少资产。但显然春晚并没有将这一劝告放在心上。先后进军了冰箱,洗衣机,等各个家电领域,同时也横向发展涉猎了房地产,重工业以及商业贸易等领域。但是春兰忘记了,在进入一个领域之前,需要的不仅是强大的资金实力,更需要对于这个领域的完全了解。
在这一领域,不熟悉的情况下盲目进入,势必会带来失败。春兰进军其他领域后,由于精力被分散,资金不集中等问题,不仅没有让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反而拖累了整个春兰集团的发展,甚至连之前做的比较好的空调行业,也出现了运行危机。
当时春兰的董事长陶建新并不看好空调这一行业,他认为空调已经是夕阳产业,故而没有将春兰集团的重心再放回到空调身上,但是他没有料到的是在年以后,中国的空调市场进入到了黄金期。也正是由于陶建新的这一决定,让春兰错过了最好的恢复发展时期。
在春兰企图成为中国通用的时候,将自己的精力从空调领域转移分散到各个行业的时候,格力趁此机会,通过不断完善自身产品质量和提高售后服务能力,已经悄然占领了中国的空调市场,等到春兰发现决策错误时,想再回到空调市场已经为时已晚。年格力已成为空调销售冠军,而春兰的市场份额被挤退地不断缩小,最终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春兰的股票也因为三年的连续亏空出现停牌,目前春兰股票依靠房地产的投资而勉强保壳。
春兰的失败给企业的经验教训
春兰的失败主要是由于企业的领导人缺乏长远的眼光,盲目多元化导致分散了有限的资源。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不求创新,不求提高产品质量,必将走向失败。而格力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从一开始就选择空调行业,并且一直专注于空调的专业化道路不关系。
目前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如果企业想通过多元化来增加自身公司的竞争力,那么所需要花的精力和资金也会更多,进而成功的机会也会更少。将企业推向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专注和坚持,选定了一个领域后,要集中力量专攻一个方向,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同时,在选定的领域上寻求突破,才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实质性优势,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