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第一侯,海棠花信风品读唐代海棠诗
2023/11/20 来源:不详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岁时杂记》中记载:一月二气六候。自小寒至谷雨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春分第一候是海棠,应候而来的风就是海棠风,海棠花开,海棠风起,春日就要过半了。今年有些特别,为了取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我们还不能尽情徜徉花海,感受海棠之美。但是有唐诗相伴,我们一样可以领略海棠花令人陶醉的美丽。先从一桩文坛公案说起诗圣杜甫一度隐居成都浣花溪畔,浣花溪上有成片的海棠花,可是如此美丽的景致,竟然没有走入诗圣的诗篇,这引来后人的无穷猜想。宋代诗人王禹偁认为,杜甫的母亲名海棠,为避母讳,所以杜甫一生不写海棠诗。这个公案是因为晚唐诗人郑谷的一首诗引起的。郑谷的诗曰: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这蜀地到处盛开着各种各样的海棠花,微风细雨中,黄莺在花间婉转啼鸣,令人感伤。而浣花溪上的海棠花更加惆怅,因为尽管她们曾与杜甫相伴多年,竟然没有进入诗圣的诗篇。也许郑谷真的因为杜甫不写海棠诗而为海棠鸣不平。他一共写了三首专题吟咏海棠的诗。除了上面的一首,还有一首,另外一首直接以为题,诗曰: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略晚于杜甫的中唐诗人、蜀地的著名才女薛涛,有诗一首,从诗名约略可以看出,这应该是当时蜀地的一处景点。这首诗写得很美,诗曰: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春天来了,海棠花盛开,远远望去如同一片美丽的彩霞。海棠溪,清清的水面和水里游动的鱼儿身上都映着花的倒影。可是那些来游玩的人,却不懂得爱惜这的花儿,纷乱的脚印踩在落花上,把沙滩都染成了红色。薛涛的,说明蜀地确实有很多海棠花,而杜甫不吟海棠诗,不是因为没有看到海棠花,到底是什么原因,已经无法探询,是”诗圣“故意留给后世诗人的机会也说不定,否则,”诗圣“一落笔谁人还敢写海棠诗呢!海棠若要分流品,秋菊春兰两恰平唐代诗人徐夤十分钟爱海棠,所以才有”海棠若要分流品,秋菊春兰两恰平“的诗句。如果给海棠评个品级的话,他认为只有春天的兰花和秋日的菊花可以与其平起平坐。这个评价是非常高的。宋代张翊的《花经》中兰位列一品,菊位列四品,而海棠只有六品。到了明代张翊成都后人张丑在他的《瓶花谱》中,把兰与菊位列在一品,把西府海棠列在第二品,算是给海棠正名,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徐夤的标准,这就是“各花入各眼”吧!唐代诗人齐己对海棠的评价也很高,他在以为题的诗中写道:”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开“。在他的眼里,海棠花比桃花、李花、梅花更加繁盛。而梅花在《花经》中也是位列一品的。齐己的这首诗是一首七律,篇幅较长,没有警句,所以不录。著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娆。唐代诗人何希尧,《全唐诗》中虽然仅收录他一首以为题的咏物诗,却是一首吟咏海棠的精品之作,诗曰:著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娆。谁家更有黄金屋,深锁东风贮阿娇。这首诗开篇第一联,描摹海棠花的形态极为传神,说海棠花就如点着胭脂的女子,微雨落在脸上,胭脂一点点消融晕开,嫩白中透着微红,鲜艳欲滴,而花苞半开的时候最妖娆。后面两句,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另外一个典故是,东晋的石崇见海棠如此美丽但是没有香气,不由得慨叹道:海棠花啊,如果你能散发香气,我就用金屋来收藏你。云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晚唐诗人吴融海棠诗写得也很好,对海棠花极尽赞美之意。他写有,今选其一:云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若教更近天街种,马上多逢醉五侯。在锦江的源头,海棠花开放的如同云绽霞铺,这是整个春天最具风致的颜色。如果把海棠花移栽到帝都的街道两边,那些骑着高头大马的王侯将相们,也会被海棠花美丽的风姿所陶醉。海棠花底三年客,不见海棠花盛开。唐朝还有一位叫做崔涂的诗人,他就比较搞笑了。在蜀地呆了三年,居然没有看到海棠盛开的美景。只好靠看一幅江南的《海棠图》来安慰一下自己惭愧的心情。海棠花底三年客,不见海棠花盛开。却向江南看图画,始惭虚到蜀城来。结语:唐朝吟咏海棠的诗句,多集中在中晚唐,初唐和盛唐的诗人,几乎都没有吟咏海棠的诗句。不仅杜甫绝咏海棠,诗仙李白在蜀地长大,也没有吟咏海棠的诗句。因此,纵观有唐一代,吟咏海棠的诗篇无论质与量都不及宋代。宋代陈思写过一本《海棠谱》,他在序言中说,因为宋代有诸位皇帝引领吟咏海棠之风,才使得此花显于当代而盛传于后世。这是因素之一,另外还有苏轼和王安石两位大诗人的加持,才使得宋代的海棠诗胜过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