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刘海舌命名释疑

2023/6/19 来源:不详

白癜风可以吃什么零食 http://pf.39.net/bdfyy/bdfzd/160303/4779452.html

舌瓣是兰花捧心中央下方的一枚变态花瓣,形态多样,在国兰鉴赏中被视作重要的鉴别依据和评价标准。开花过程中,舌瓣从两捧瓣形成的捧腔中逐渐伸出,恰如口腔中伸出一条舌头,故命之为舌,确是惟妙惟肖。

其中刘海舌是最令人憧憬的一种舌瓣形态,几百年来均视其为上品优美之形。光绪年间的《兰言述略》共记录92个名贵兰蕙品种,舌瓣为刘海舌的有12种,春兰蕙兰各6种。现今广为流传的宋梅和集圆,分别记为刘海舌和小刘海舌。

为什么命名为刘海?笔者手头的兰蕙古籍中,一直找不到明确的记载。揣测古代兰友对刘海舌的认识,应该是人人皆知,无须赘述。但在近年出版的兰书中,对刘海舌的取名缘由却颇有记载。

年出版的《中国兰花》,对十多个捧舌传统术语作了解释,其中当然包括刘海舌。“刘海是民间传说中的仙童,前额垂着短发,骑在蟾蜍上,手里舞着一串金钱。后来将儿童或妇女留在前额的整齐短发称为刘海。…中裂片露在外面部分似刘海。”这是笔者目前能追溯到的,刘海舌取名缘由的最早文字记录。书作者植物学家吴应祥先生,以其深厚的科班学术功底,却在正文之前有句“这些名词使人不易理解,现简释如下,也未知是否恰当。”可见吴老对有些解释也没有十分的把握,只是个人理解,而非传承记录。因此,书中提出的发型说与刘海舌的真实含义并非一定相符。

在后来出版的兰书中,对刘海舌取名缘由基本上都是沿用这一说法。如年《中国兰艺三百问》(年再版改名为《中国兰花小百科》)、年《兰蕙宝鉴》、年《中国养兰集成》等等。刘海舌与发型攀上关系,在现代国兰著作中几乎没有异议。

去年受邀中国林业出版社,参与《树蕙编》的校注再版工作,此书只用四字“短阔圆厚”来形容刘海舌。同样是嘉庆年间的《兰蕙镜》,“虫舌短而圆阔,如刘海舌者为上”,也有一个“圆”字。查看多张晚清民国的老照片,其时女子额前的刘海发式,却怎么也看不出“圆”在何处。

通过百度文库查到一篇《古代女子发式》,“前刘海出自于古代雏发覆额发式,到清光绪庚子年后,则不论是年长年幼都时兴起此种发式。此发式最显著的特征是前额的一绺短发,只因为这一绺短发的不同变化,还在一个不太长的流行时期中,经历了自一字式、垂钓式、燕尾式直至满天星式的演变过程。”从这段描述来看,前刘海还有不同式样的变化。从字面上来理解,无论哪种式样,跟“圆”字都是毫无相关。

清末吴传澐在《艺兰要诀》中写道:“刘海舌圆正朝上微兜”,与沈氏《兰花》描述刘海舌“舌形圆正,微朝上,舌尖起微兜”,完全契合。刘海发呈片状下垂致使观赏面朝前,有些式样的端部还微向后卷,对照刘海舌“朝上微兜”的描述,截然不同。况且,刘海发在鼻子的上方,而刘海舌却在鼻蕊的下边,从整体来看显然是不对称的比拟。不想倒罢,越想越是风牛马不相及。

刘海除理解为发型外,还是位神话仙童的名字。作为一名道教神仙的刘海有很多传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刘海戏金蟾》,三脚金蟾口吐金钱,刘海将金钱撒向劳苦大众而被誉为增福财神,而金蟾也成为财富的象征。不仅在清代,就是现在很多酒店商铺或住宅厅堂里都可以看到咬着钱币的三脚金蟾。三脚金蟾成为招财进宝的传统风水用品,一般造形为金色的蟾蜍,口含一枚圆形钱币,犹如伸出一条圆形的舌头。

此刻,当我们把目光转向这只三脚金蟾,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金蟾嘴巴里含着的那枚圆形钱币,或许这个时候您会豁然开朗!这圆形钱币不正是“圆正朝上”吗?这圆形钱币不正是“刘海舌”吗?

原来,刘海舌的“刘海”是指“刘海戏金蟾中,三脚金蟾嘴里吐出的金钱”!犹如蚕蛾捧的“蚕蛾”是指“蚕蛾刚出茧时,尚未完全展开的翅膀”。刘海舌∽金钱,蚕蛾捧∽翅膀,真是惟妙惟肖。从疑惑到释然,往往只在那个愉悦的刹那间。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兰友提出质疑,很多宋梅或其他刘海舌兰蕙的舌瓣开成下垂式,甚至有点后卷。这在沈氏《兰花》中早已给出答案:“刘海舌……,但由于花期干湿度或肥效关系,舌尖部亦有微垂状出现。”湿大肥足的现代养兰技术广泛应用,导致兰花开品发生变化,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壮草,已经很难开出传统意义的刘海舌。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取名为金蟾舌、金钱舌?或许有什么忌讳,或许金克木(兰蕙为木)、水(刘海为水)生木,或许刘海名声更大,或许习惯为之。百年沧桑,不得而知。

综上所述,笔者斗胆,拟作名词解释如下:兰花一种舌瓣形态,瓣端露出捧腔呈扁平圆片状,舌面斜朝上前方,前缘微兜。与道教传说“刘海戏金蟾”中,“三脚金蟾口吐金钱”的圆形钱币相像。三脚金蟾也是招财进宝的传统风水用品,一般造形为金色的蟾蜍,口含一枚圆形钱币。

遗憾的是,在《树蕙编》印出之际,我还未想到三脚金蟾。对于刘海舌的注释,虽然明知跟发型不像,但又不知道到底像什么。提出不予注释的建议,也未被采纳。所以《树蕙编》中刘海舌的注释,仍然是重蹈覆辙,只得后期补入一张勘误。

以上泛论,仅属个人感悟而已,实不敢以正解自居。其实,在宋梅出山之前,无论你命名与否,刘海舌早已存在于天地自然。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说:“你未见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也明白起来…”。(温州王忠[QQ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5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