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成长之路,成功无法复制,但可以借鉴

2023/3/27 来源:不详

预防白癜风的方法有哪些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7583984.html

为什么美国千方百计要制裁华为,你试想一下,未来,5G一旦指挥成千上万架无人机、成千上万架无人舰艇、成千上万个机器人……这将是什么样的场景?对美国来说这太可怕了。

从新闻中抽离出来,我们不禁要问,华为是如何从年收10亿做到年收亿,从一个小小的民营企业做到行业全球前三,又是为何被美国如此惧怕,要全面制裁。

《华为的成长之路》这本书以时间为轴,沿着华为的成长的轨迹,全景式再现了华为的奋斗史,解读了华为在历次重要转折时期的抉择和突破,解析了一家高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所经历的四大阶段,深度还原了华为成长之路中22个关键事件,从中梳理出支撑其发展、滋润其生命力的文化、精神和管理思想,帮助正在成长中的企业更好地学以致用,克服当下困难,展望更远的未来!华为的成长之路,成功无法复制,但可以借鉴,掌握这些你也可以!

本书的作者邓斌,在华为公司任职11年,是华为原中国区规划咨询总监,华友会华为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领衔主讲“华为管理之道”系列课程余场,深受企业好评!在本书中,邓斌从自身在华为10多年的切身体会出发,把读者带入历史场景中,为我们呈现了看华为的新视角,也为正在成长中的企业带来更深刻的启发!

什么叫成功?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是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就是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创业之初,先活下去再发展

年,任正非从部队转业,便跟随在深圳南油集团工作的太太转业到深圳,并在该集团下属的一家电子公司任副总经理,手下管理20多人。

尽管任正非在部队期间,因工程技术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嘉奖,34岁就出席了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但任正非没有商业经验,一次业务中被骗了多万元的贷款,那个时候才是年啊,万元户稀奇的年代,多万元得多大的一笔巨款呀,因此任正非在公司备受冷落,被迫离职创业!

四十不惑又背负巨债,任正非的日子不好过,正如他自己坦言,走入地方后,不适应商品经济,也无驾驭它的能力,一开始在一个电子公司当经理,也栽过跟,也被人骗过,后来也是无处可以就业,才被迫创建华为的,如何让公司活下来,是华为成长路上的第一个十字路口。

回顾创业之初,任正非说:“我们当时就像一只蚂蚁,站在大象的脚下。”

从年华为公司成立,到年华为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数字程控交换机全面商用,华为用了7年的时间。那个时候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通信设备巨头蜂拥而至,这些企业都是“百年老店”,平均司龄99岁,而且都是各国的“豪门望族”在掌权。

因为通信市场的蛋糕很大,国内有资源的公司也纷纷入局,几百家公司争相竞逐,场面一度非常混乱,但任正非靠着对企业准确的定位,创业之初先活下去再发展,经过了市场的洗礼,异军突起,发展至今成为全球行业前三。

这也是任正非为什么反复说:‘活下去是华为的最低纲领,也是最高纲领。’

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做企业也是一样,不懂行情就无法在行业中生存,先生存,再发展!

企业成长是被设计的,领导者的权威不容挑战

华为的成长之路浓重的一笔的就是96年的市场部集体大辞职!

当领导有多不易,手下能力不行,事事请示,发愁!手下能力太强,山头林立,更发愁!早年为了开拓市场,任正非授予一线办事处非常大的权力,结果95年下半年,华为市场部有一些办事处主任居功自傲,不愿听从公司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该怎么办?收权?业绩下滑!不收?企业易主!

于是负责市场工作的孙亚芳提出:“市场部集体大辞职”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对华为产生了3个重要影响:

开创了华为干部能上能下的文化,使得在华为“三上三下”的干部大有人在。加强了公司对干部的管理和控制力度进一步树立了任正非的领导权威,让员工明白领导者的权威不容挑战。

曾经看到一个关于华为的笑话,说是华为一新员工,刚到公司,就对公司的战略问题,写了一封万言书给任正非,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再次说明一个企业的成长是被设计的,领导者的权威不容挑战!

坚持专注,让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

华为员工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大部分都是兢兢业业的普通人,并不是行业内的顶尖人才,华为的成功就在于:让最平凡的人汇聚起来做出非凡的成就。

98年,华为的年销售收入60亿元人民币,几千个产品功能都是电信运营商大客户提出的需求,无法标准化,大家想退却,不愿意推行IPD,怕得罪客户,但任正非痛下决心,要做大,就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排除万难拜师IBM学“爬树”。

企业不能像小猫钓鱼那样三心二意地选择产品赛道,一旦选择了某条路,就必须聚焦,心无旁骛地把它做深做透,做成这个领域的顶级玩家。

就像10多年前,中国空调还是春兰的天下,那时哪有美的格力什么事,但是,春兰在空调行业领先之后,却进入汽车、房地产行业,结果主业没有深耕,副业又没做起来,很快便被格力美的取代!

格力为什么能崛起如此迅速,就是因为专注,做了低端再做中端,做了中端再做高端,做了模仿再做自主研发,一路纵向发展,不断地沉淀技术、渠道、管理,让“好空调、格力造”落到实处!

华为的成长之就是这样,立志于基业长青的企业,一路专注,纵向发展,摘最高处的果实,让友商也有低处的果实可摘!

创业不易,华为的成长之路,成功无法复制,但可以借鉴,掌握这些你也可以,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说,这本书立体地展现了华为创立30多年的发展历程,及其身处关键时期的应对之策,对当下中国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而理解华为在不同时期管理思想的变化,也将为中国企业带来更深刻的启发。

如果此刻的你正处于企业成长的路上,不妨看下这本书,相信成功无法复制,但可以借鉴,掌握这些你也可以!

最后祝福华为克服困难,挺过难关,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持续领航中国高科技企业“永不言弃,进而有为!”加油华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