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遗墨名字由来

2023/2/27 来源:不详

#兰花#板桥遗墨春兰,源自四川,据说年发现于大邑(yì)县,后来得过地区大奖,一开始售价高达几十万,到年跌至五千元左右一苗,十年过去了,现在大概在元。

唯一确切的证明就是此花年在中交网出现过,其余信息不得知。

作为一个养兰新人,当时购买的时候没有想太多,就冲着这个名字~板桥遗墨,瞬间击中内心,带给我无限的遐想。自己当时其实也并能欣赏到它的美!一直喜欢素花、雪白花,一反常态买了它,过后想想,就想弄明白此花的来龙去脉,名字由来,翻遍全网也找不到命名依据!直到前几天闲来无事,模仿郑板桥先生的作品,似乎明白了此花和它的关联。

郑板桥原作

郑板桥和兰花的关系

郑板桥中年从政,为官清廉,且书画造诣极高,但是他却有一个十分特别的地方,就是终此一生,只画兰、竹、石,足见他对兰花的喜爱。作为一个兰届前辈,一个好兰友!后人用一株兰花命名来纪念他,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那么,为什么要以此花来使用这个名字呢?

我个人分析至少有以下三点原因:

花苞(兰花)

此花的花苞,形状酷似蘸满墨水的的毛笔,毛笔对于文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图是我自己

用毛笔和花苞作了一个比较,不是毛笔,胜似毛笔!

瓣形(竹子)

现代对瓣形的推崇大概就三种,梅瓣、荷瓣、水仙瓣,而这个恰恰就是最为人所贬低的竹叶瓣,开品不紧致,瓣往后翻,如果单论形态的话,此花确实不怎么样!而恰恰就是这个瓣形,用在板桥身上恰到好处,因为兰花和竹子可是郑板桥先生的一生所爱啊!

那人们可能会想,这样解释是不是过于牵强,是不是少了点什么,对了,少了点什么呢?

石头(砚台)

此花花苞颜色是紫黑色的,花开了之后转为紫红色,颜色和砚台很是相近,砚台是石头做的,恰好也是板桥最喜欢的之一。

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此看来,从此花身上能够完美地体现出郑板桥先生的三大喜爱,兰花、竹子和石头。所以这个花和板桥遗墨这个名字倒是相得益彰,可谓是珠联璧合。

起源

砚台因为造型精美,历史悠久,颇具文化气息。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很多古代的砚台,其中清朝和民国时候的砚台还不少,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跟郑板桥一样喜欢石头,在80年代初他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名叫《丑石》,里面就介绍了一江苏收藏家收藏的一块砚台,据说这是真正的板桥遗墨,也是互联网能查到的,“板桥遗墨”四个字最早的来源。

图片来自互联网

无论怎样,最早的命名者一定是一位极其风雅有文化的艺兰大家,板桥遗墨这四个字充满了内涵和历史渊源!我们不会忘记古时候还会有一位叫板桥的老兰友,谦谦君子,高风亮节。无论这个花怎么样,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买的就是这个名字吧!也许这就叫情怀,亦或是传承吧!

养四时不谢之兰,

敬百节长青之竹,

学万古不败之石,

做千秋不变之人。

后来人仿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5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