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百亿的营销狂人离去,他带走了一个广告
2022/5/4 来源:不详-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天
(录音可在点击播放后自行调整倍速)
01
前几天,一代“广告狂人”叶茂中先生因为癌症离去,离开的时候也不过54岁。
我们可能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但是诞生在他手下的广告,大多数人都曾经听过。
比如说:
“恒源祥,羊羊羊”
“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每次都有新感受”
“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
“地球人都知道”...
在营销界,喜欢他的人将他奉为“教父”,恨他的人对他嗤之以鼻,但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是,他做的广告,特别是营销做得很成功。
因为他而火起来的品牌,也有很多直到今天都很成功。
是非功过,或许暂时无法有定论,但毫无疑问的是,他在这个领域,留下了属于他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代仍然奔涌向前,但斯人已逝,江湖上或许再也不会出现下一个“叶茂中”。
他的那些作品,那些方法,或许不再能够复制出同样的成功,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带着一种审视的态度重新去学习,去批判。
02
叶茂中在广告界的第一个作品,是为春兰空调做的。
当时的品牌都还在使用电视摄像机拍广告,行业大哥春兰觉得自己要提升格调,于是找到了泰州电视台,想拍一支电影胶片广告。
泰州电视台的领导在摄影师里找不出用过胶片摄影机的人,病急乱投医,问到了当时在台里做美工的叶茂中。
“叶茂中,你会拍电影胶片广告吗?”
叶茂中当然不会,但是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自己翻身的机会。
他没有犹豫几秒钟,回答道:“我会拍,电影胶片嘛,有什么。”
这是他在广告行业里撒的第一个谎,从此,包装,也有人说是欺诈式营销,成了他甩不掉的底色和争议。
当然,他不光是会吹牛,他自己不会拍,但是他有创意,可以当导演。
至于拍摄的问题,请专业的人来干就可以了。
他托上海的朋友找全了摄影、服装、布景的专业人员,自己在案头为春兰构思了一个绝妙的策划:
球手一杆进六个台球,并配上旁白:“春兰空调,高层次的追求”。
那个时候,电脑特效还没有被大家熟知,观众看到都很惊讶,谁球技能有这么高?
高球技,挂钩春兰要的“高层次”这个对标创意。
甲方领导很满意,一连在央视投放了5年。
对于叶茂中而言,除了获得了春兰给的元策划费之外,他还发掘了自己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广告。
03
叶茂中在广告业里混了一段时间后,意识到自己想要接活,先得出名。
没有哪个品牌愿意花几十万找一个无名小卒拍广告。
他想到了一个方法,一直到今天都可以用,想出名,先出书。
说来可笑,对大多数人而言,没本事的不会想出书,有本事的又会觉得自己本事不一定够,不愿轻易写书,但对叶茂中而言,不是这样。
我想出名,写书可以让我出名,那我就要写。
他是个极强的“以结果为导向”驱动自己的人:
这么干能成事,那就干,能不能干,先干了再说。
他在泰州图书馆里通读了多本国内外营销学著作之后,他把其中精华浓缩成了一本《广告人手记》。
他对出版社没有要求任何稿费,只要在封皮上加上自己的电话号码。
能写出这样著作的,必是广告大师,大师的电话就在书上,想做广告的不是趋之若鹜?
叶茂中靠着“洗稿”得来的所谓“著作”,成了读者心中的广告大师,从那天起,他再也没愁过客源的事。
04
当然,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叶茂中不光会“唬人”,他看了上百本营销著作之后,对广告,开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见解。
这套见解放在他那个时代,虽然显得土,但是十分好用。
放在任何商业领域,也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草莽的时代,要敢于在底线边缘跳舞。”
很多讨厌叶茂中的人,在抨击他时,都会骂他没有道德感。
创业之初他接过一个名叫“小雨点”公司的单子,要把当时只在黑龙江地区小有名气的小雨点饮料,打入北京市场。
他在北京的几大报纸上租了几个豆腐块,刊登了一条“寻找启示”:
“小雨点,身高19公分,籍贯黑龙江,身穿红衣,头戴红帽”
这则“寻找启示”让很多北京市民误以为是一则寻人启事,以为是一个叫小雨点的孩子走丢了,一时之间激起了很多市民的关心。
在热炒之后,叶茂中揭示了小雨点的饮料品牌身份。
你说,这不是利用大家的同情心来营销吗?
是的。
但是他不道德吗?
不好说。
因为他既没有说小雨点是人,这是“寻找启示”,不是寻人启事,正常人哪里会“身高19公分”呢?
打擦边球,在底线附近跳舞,是叶茂中在自己创业的草莽期常用的伎俩,也是直到今天,任何一个度过了行业初创期的成功企业,都曾经用过的招数。
法无禁止皆可为,虽然有时候不符合社会道德,但是在一个行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初创期,在规则之内把品牌做大,切切实实是商业道德。
05
除了叶茂中的营销策略之外,还有一点值得讲。
那就是作为一个个人品牌,他筛选客户、细分客户的方法。
叶茂中虽然路子野,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道德感,只为了钱去卖命,但是他有一套自己的规矩:
“不讲价,不比稿,不主动找客户,不选不配合的客户”
这是叶茂中在沽名钓誉吗?
并不是,这是他在给自己筛选客户。
叶茂中是清醒的,他深切地认识到靠自己的那一套广告做法,想要成功,其实是需要一定的行业机会,更需要客户的配合。
自己很擅长给观众“洗脑”,但是“洗脑”有一个先决条件:大手笔的广告投入。
图片来源:IC实验室
拿10万做出0万的效果,叶茂中办不到,没有投入,耶稣来了也没法给人洗脑。
这个时候就要懂得筛选你的客户:
讲价的,不见,没实力。
改稿的,不见,没信任。
主动找?不可能,求来的客户往往费时间,没什么诚意。
很多人觉得做生意只要自己卖得好就行了,其实不然。
帮助你的客户获得成功,才能让自己更成功。
毕竟只要是打上了你标签的产品,效果好不好,都影响到你未来的发展。
服务客户,就像结婚一样,需要两个人的配合,这种筛选,是对于目标客户实事求是的分析。
叶茂中知道自己的三板斧什么时候能打得响,
那我们知道自己的三板斧需要什么样的客户吗?
06
叶茂中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总结为一套叫“冲突”的理论。
抛开那些故弄玄虚的理论不说,按照我的理解,这套理论的核心很简单:
以客户需求痛点为出发点,寻找独特的品牌定位。
广告的目的是什么?
是让观众记得。
你能记得什么样的东西?
对于广告而言,观众能记得的不多,你要用尽可能少的词,让观众把他需要的内容和你的品牌对应上。
“恒源祥,羊羊羊”,为了凑够央视要求的15秒,叶茂中把它重复了3遍。
为什么不利用这15秒多介绍点产品的特色呢?
因为不需要,羊毛有什么好处,观众难道不知道?
观众想要的,仅仅是知道“他用的是羊毛”而已。
那这15秒3遍的重复,目的就只有一个,把羊毛和恒源祥绑定在一起,营销就成了。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也是一样。
观众过年的真实需求是送礼,是人际往来,不是自己喝,那我不必要强调我的产品有多好,只需要把它和送礼挂钩就行了。
这是深刻的需求洞察,也是叶茂中所谓“冲突”的本质。
当然,如果光是洞察需求,叶茂中还难以达到如此高度。
“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每次都有新感受”的广告词刚提出来的时候,甲方曾经质疑过,如果客户真的一年只逛两次,那我的销售额怎么来?
叶茂中的解释是,男人其实很讨厌逛街,但是有买衣服的需求,他们可能还没有发现,但是你应该告诉他。
真正的大师,不光会发现冲突,洞察需求,还能创造冲突,制造需求。
07
当然,草莽的时代终究会落下帷幕。
年,叶茂中发了条微博,为自己之前在广告中进行的所有“忽悠”成分道歉。
这并不是叶茂中转性了,只是新的《广告法》出台了。
从那之后,叶茂中就再也没有能像恒源祥和脑白金那样让全国人民“记忆犹新”的广告问世了。
这并非只是因为底线上升了,他在底线边缘跳舞的手段也不能用了,而是世界变了,属于他的那个时代,彻底过去了。
在叶茂中发家的时代,是电视传媒掌握了信息分发大权的传统广告营销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讲究的是投入,是渠道,你能上央视,基本上这个品牌就能在市场上掀起一片水花。
但是,就像很多靠叶茂中出名的品牌,在广告停止投放之后快速的杳无音信。
没有产品实力作为底色,再出众的营销手段,也不过是流于表面而已。
营销确实能让你轰轰烈烈,却不能让你长长久久。
今天的数字时代,流量入口分散,很难有任何一个平台像过去的电视一样,掌握半数以上的分发能力。
今天已经到了短视频直播的年代,是全网营销的具象化和场景化,讲究的是客户体验,是现场成交,背后是数据和价值输出的共同结果。
这才是营销的精细化。
伴随着大数据指导投放效果,营销的手段已经迎来了一次从头到脚的更新升级。
撬动平台公域流量,引入私域经营,以数据洞察需求,以需求改进产品,以活动和体验来争取用户留存。
今天再也不是叶茂中、史玉柱用一句广告词打天下的时代了。
优秀的营销,可以吸引到人,唯独优秀的产品,才能留住人心,这一条亘古不变。
烟花易冷,谁才能笑到最后呢?
我相信,我们都应该有了自己的答案。
—
责任编辑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免费试听课程」
单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