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突破1万亿进世界500强,比亚迪凭
2023/3/30 来源:不详白癜风初期症状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41222/4541952.html
文
龙溪
来源
商业传奇
上周五,随着一个超过8%的涨幅,比亚迪的总市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A股多家上市公司中,第9家市值超过万亿企业。同时,超过德国的大众汽车,成为全球排名第三位的汽车企业。
更早一些,比亚迪发布了年年报,营业收入增长38.02%,达.42亿元,将稳稳跻身世界强。
一直以来,比亚迪似乎是一家被低估的公司,其中有创始人王传福低调的风格等方面的原因。从年创业以来,比亚迪的成长堪称奇迹。其中,王传福在几步棋上的落子,是成功的关键。
1、一则消息背后的机会
在中国的企业界,王传福是少有的纯草根出身的人。
他自身贫穷,初中时,父母相继去世,在哥哥、嫂子的强力支持下,考上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后被保送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院工作,26岁就成一个研究所的副主任,是院里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
这时,王传福完成了鲤鱼跳龙门。
年,院里与包钢合资在深圳成立一家电池生产企业,他被派到深圳筹建公司,担任总经理。
一般来说,刚刚从苦难中走出的人,都会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安稳。
但王传福没有。
年,他在一本电池专业杂志——《国际电池行业动态》看到一则消息——日本将放弃传统的镍镉电池产业。
单位派他到深圳筹建的电池生产企业,主要致力于镍氢电池生产。但王传福瞬间意识到,日本放弃镍镉电池后,将空出巨大的空间。因此,他认为公司应该先全力做镍镉电池,于是向总院打报告,提出自己的建议。报告没有回音。
机会稍纵即逝,王传福想自己辞职创业做镍镉电池。但这意味着他将放弃体制内的大好前途,同时,他刚刚结婚,妻子已经怀孕,而自己刚毕业几年,几乎没有积蓄。
但在权衡再三后,他还是决定辞职创业,找到表哥吕向阳,争取到表哥提供的万元,加上另一个朋友投资的50万元,王传福创办了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小作坊,这就是比亚迪。
事实证明王传福是对的,短短3年后,他就做到了全球镍镉电池的第一名。同时,他也意识到,镍镉电池被淘汰将是大势所趋,因此迅速启动了锂电池的研究,年,他们又研发出了锂电池。
这时,正好手机迅速普及,比亚迪站在风口上,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电池生产企业,年,又超越日本三洋,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电池生产商。
年,比亚迪在港交所上市。
可以说,王传福进军电池的切入点、时机、步骤都相当精准,错了一点,就可能满盘皆输给。如果不是日本将退出镍镉,他没有机会;如果直接进军锂电,他们的技术、资金没有任何优势;如果一直死抱镍镉,最终也会被淘汰。
2、执意进军汽车行业
短短几年,成为行业里全球数一数二的企业,王传福与吕向阳还进入中国富豪榜前50位,迎来了高光时刻。很多人可能就此迷失或满足于现状。
但王传福不一样,他很快发现,电池行业太小了,全球只有几百亿元,难以全部装下自己的梦想,于是他又瞄准了汽车产业。
在中国,汽车承载了很多企业家的梦想,也是很多企业家的梦魇,对于民营企业更是如此。往远说,当年美的、春兰、波导等都曾纷纷有意造车,后来都铩羽而归;近年,贾跃亭、许首富、姚振华等,都在造车上陷入泥潭。成功进入汽车行业的前重庆首富、尹明善,最终不得不接受力帆破产重组的命运。
所以,当王传福提出进军汽车时,遭到了从内到外的强烈反对。甚至有投资者给王传福打电话,说,你敢进军汽车:
我们要抛比亚迪的股票,抛到死为止!
即使这样,王传福做汽车的决心也没有动摇。年,他们收购了陕西秦川汽车77%的股份,消息发布第二天,股价果然大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各界对他们进军汽车行业是相当不看好的。
而且,他们刚开始表现确实不好,原秦川汽车生产的福莱尔车,随后销售大幅下滑。而直到快3年后,年秋天,比亚迪才推自己的第一款车——F3。
后来的事实证明,王传福是对的。随后,中国迎来小轿车进入家庭的黄金十年,整个汽车行业大爆发,F3也大获成功。
年,股神巴菲特向比亚迪投资2.3亿美元,取得10%的股份,这是他在中国企业上的第二大投资。最大的一笔是中国石油,但很快抛售了股票,而他一直将比亚迪的股票持有到现在。
年,王传福登顶,成为中国首富。
更重要的是,后来王传福将自己最擅长的电池与汽车结合起来,就是近年成为风口的电动汽车,并成为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当然,也有人说,如果王传福一直专注电池,成绩未必比现在差。一个例子是宁德时代,去年成为“宁王”,市值早就超过了1万亿元,而规模只有比亚迪的一半左右。
想说的是,一切都还得让时间来验证。事实证明王传福已经相当成功,宁德时代的曾毓群会更成功?
3、有争议的“模仿”
王传福进军汽车行业,并非一帆风顺,除了上面说到的收购而来的秦川汽车原来生产的福莱尔车大幅下滑外,还有一点是,自己迟迟拿不出新车型。
这是因为,他们走了一段弯路。
收购秦川汽车后,王传福立即着手新的开发,研发一个代号为“”的车型,他挖来上汽仪征副总工程师廉玉波,前后花了2亿元研发费用。但推出该车时,全国经销商仅仅看了一眼就走了,——因为实在太差了。
当晚,王传福就决定放弃该车。
于是,他们走了一条后来引起很大争议的做法——模仿。
随后的F3,就是模仿丰田的卡罗拉。两款车很相似,甚至一些件能通用,但价格只有对方的一半。这是F3能大获成功的主要原因。
中国流行各种“山寨”,也存在很大的争议。但王传福认为,对于后来者来说,这是一条必由之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确实,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人类就是在模仿中一点点进步的。
关键是,王传福在模仿和抄袭侵权之间的度,拿捏得炉火纯青。打个比方,法律上认定汽车外观有5个面雷同是侵权,他们会“模仿4个面,恰好走在侵权与不侵权的边缘,从而在法律上避免被认定为侵权。
不得不承认,通过“模仿”,让比亚迪避免了很多“坑”,少走了很多弯路,也引来了很多争议,甚至是官司,但比亚迪很少被判侵权。
在企业达到一定的实力后,比亚迪才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进行创新研发,如近年来研发出了“刀片电池”等。
比亚迪和王传福成功的因素还有很多,上面提到的3步棋,步步至关重要,而且能给很多企业启发。
王传福很低调,是中国富豪中,比较另类,且值得尊重的企业家之一。他是排名居前的富豪中,少有的专注于制造业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除了电池、汽车外,比亚迪还是全球第二大手机代工厂,年,他们在短短1个月里,转产口罩,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企业。
这些,都与王传福的出身和工科男的特质有很大关系。
#比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