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爽醇厚稠滑,这些全都感受不到,白茶

2022/6/22 来源:不详

《1》

写文章,有时候大脑短路。

而有的时候,又写着写着停不下来。

昨天就是这样,还没写到正题,篇幅就已经不少了,很多思路都是在写的过程中冒出来的。

但如果当天状态不好,就要先定个基调。

什么都可以,只管顺着往下写就好,后面的内容也许和开头无关了,就再把前面删掉。

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需要个引子。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直接决定了文章的命运——是被读者拒之千里,还是让其欲罢不能。

所以,最早开始写的时候,很痛苦,常常为了写个好开头,绞尽脑汁。

后来,看遍了各种名家名作的开头,发现它们或脑洞清奇,出人意料;或寥寥数字,却荡气回肠。

但最重要的是,有个人风格。

如今,村姑陈用自己的文风,自己的语句,自己的体裁,写遍茶圈故事。

坚持写作,坚持试茶,坚持写品鉴,换来了一众茶友的支持。

真正的工匠精神,是一辈子只干一件事,我们正在努力奔赴。

这样做真的很酷,不是吗?

《2》

很多新茶友都普遍存在一种心理。

那就是,认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喝起来都差不多,白茶之间没什么特别大的区别。

而像我们平时所说的毫香、鲜爽、醇厚、稠滑等,一律感受不到。

其实,这个现象在刚刚入门的新手身上出现,很正常。

新人就如同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所以什么都需要学。

如果获得了正确的引导,就能更快、更好地学会品茶,但如果被误导,将来则很难改变过来。

首先要了解,白毫银针、白牡丹和寿眉,分别是什么?

按照国标中的规定,它们代表了白茶的不同采摘标准。

白毫银针采单芽,白牡丹采一芽一、二叶,寿眉则是一芽三、四叶。

换成更简单的说法,它们是同一株茶树上,不同时期生长出来的嫩梢。

每年春茶季里,最先登场的,是白毫银针。

彼时,大约是惊蛰到春分这个阶段内的某一时刻,休眠了一个冬天的茶树,开始发育。

都说春天万物复苏,此话不假。

从树枝的顶端以及分岔处,渐渐长出一颗颗圆滚滚的、饱满的芽头。

沐浴在春光里,开始茁壮成长,以肉眼可见的惊人速度生长着。

兴许昨天还只是个发育不全的嫩梢,仅仅只过了一个晚上,吸收天地之精华,内质不断充足。

于是乎,这些芽头成熟了,达到了可以采摘的标准。

高山白毫银针的芽头,中间是5-7层的笋壳状结构,养分极为丰富。

闻香的时候,能感受到极为浓郁,极为清莹的毫香。

仿佛置身于山野当中,到处都是鲜嫩的野蕨菜,散发着一股植物的清纯气息。

汤水入口,鲜爽淳和,仿佛在吃一根刚刚采摘下来的,还带着露水的嫩黄瓜。

不过,许多新人因为喝不懂,常常会误认为是“滋味淡”。

所以,想要喝懂白毫银针,需要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否则就是暴殄天物。

《3》

白毫银针的采摘期,十分短暂。

大概10天左右,之后便迎来了属于白牡丹的盛世。

白牡丹的芽头也很漂亮,但不如白毫银针那么胖,略显纤秀的同时,旁边会生出一到两片嫩嫩的叶片。

这时候,需要把芽头和叶片一同采下来,制作成白牡丹。

若是只采芽头,精致是精致,但养分却不够,将来泡出来的茶汤滋味也不饱满。

有时候,一味地追求芽头,得不偿失。

正是因为有了叶片,才让白牡丹拥有了区别于白毫银针的,清雅的花香。

花香与毫香兼备,便成为了白牡丹的特点之一。

与花同名,白牡丹身上的花香十分具有辨识度,在今年的一级白牡丹里,能闻到洋槐、缅因、春兰、广玉兰等这些馥郁花香的综合体。

各种花香纷纭而出,层次丰富多变,令人应接不暇。

白牡丹的汤水柔和、甜美,花香也纷纷落入水中,如同在饮一杯用花蜜酿成的甜汁。

又鲜,又柔,又甜,又稠,美妙极了。

再之后,白牡丹的采摘即将到达末尾。

此时,天气渐渐炎热,阳光明媚,气候温暖,茶树的发育进入了一个更快的速度。

原本白牡丹的叶片,应该是细嫩的,如柳叶般娇俏。

随着时间的推移,叶片慢慢变宽,变圆,变阔,茶梗也长了。

叶片变多了,芽头变小了,这样采下来的就不能称为是白牡丹了。

白牡丹落幕,寿眉登场。

在春寿眉身上,能喝到更甜美的花香,更清晰的草药香。

以今年的春寿眉为例,里面的花香,不仅娇俏,还透露着一股清冷。

拥有着与白牡丹类似的高雅花香,与白牡丹类似的稠滑汤水,又带有极鲜明的春寿眉特色。

因为叶片更多,生长时期的温度略高,故而茶汤里的花香更爆炸,更深沉。

不过,寿眉除了在春天采摘,秋天亦有。

春寿眉与秋寿眉之间,除了外观上的明显差距之外,更多的是风味上的区别。

春寿眉清雅幽深,秋寿眉张扬妩媚。

可见,即便都是寿眉,但因为季节的气候不同,产生了不同的香气和滋味。

更何况,是连采摘标准都不一样的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它们三者间呢?

《4》

新人喝茶,最重要的是学会“品”。

不止把茶叶当作解渴的饮品,更多的,是去感受各方位的香气和滋味。

囫囵吞枣,自然是了解得不够透彻。

先准备一套合适的泡茶工具,推荐大家用白瓷盖碗作为主泡器,有利于泡出白茶的原汁原味。

接着,在控制好茶水比例的前提下,用沸水冲泡。

是的,无论什么品类的白茶,都要沸水泡。

若是觉得盖碗太烫手,大多是因为不够熟练,或者是使用过程中有误。

具体的盖碗泡茶技巧,往期的文章和视频里有详细介绍,本文就不再赘述了。

出汤以后,先别急着喝汤,可以先闻闻盖香。

所谓闻盖香,便是将盖碗的盖子揭开,凑近鼻端。

深吸三下,能感受到鼻腔里充盈着浓郁的茶香。

同一款白茶,每一冲的盖香都存在着微妙的差距,各种香型的浓淡深浅,都不会完全统一。

而不同的白茶,盖香更是天差地别。

这时候,就需要喝茶者去细细感受,细细比较。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对冲,也就是准备两个盖碗,两个公道杯,两个茶杯,两款白茶,同时冲泡品饮。

如此一来,能获得更深刻的印象。

除了闻香,品茶还讲究“啜”。

小口啜入茶汤,用舌头去推动茶水,有利于热茶中的香气分子,上扬到鼻腔。

好白茶,不仅闻起来香,喝起来也香。

喝完之后,仍然齿颊留香,吐气如兰。

等到茶泡淡了,喝茶结束以后,还可以将盖子揭盖,把盖碗直接凑近鼻子,闻叶底香。

当繁华落尽,叶底中所透出的质朴、干净的茶香,便是一泡茶最纯正的模样。

《5》

对于爱茶之人而言,学会品茶很重要。

不仅仅是为了享受,还能辨别一款茶的好坏。

像是刘姥姥那样的喝茶方式,无论好茶劣茶,都是解渴的水。

喝进肚子里,并无差别。

但凡对喝茶有讲究的人,必然不可能如此。

作为新手,初出茅庐,如何去感受每款白茶的香气滋味,是一门学问。

那么,就从最基础的闻香和喝汤开始吧。

从干茶香,到盖香,再到落水香,最后闻叶底香。

这些流程做下来,便能把白茶的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香气,都体验个遍。

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来进阶。

唯有真正尝试过,才能喝懂,方得“爱茶”二字的精髓。

?end?

小陈茶事旗下白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6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