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三巨头冲出海外称霸全球,掌握掼蛋派

2025/3/9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www.wzqsyl.com/m/

导语:“家电的牌桌在这场新的风暴之下又会是一场暂时看不到终点的马拉松,每个选手打出的牌都只是不愿成为输家的证明。”

作者

ShinyAMin

编辑

一帆

如今,“掼蛋”正在大火。“掼蛋”发端于江苏北部,其实是一种类似于将“斗地主”和“双升”结合起来的扑克牌游戏。迅速出圈后,“掼蛋”被网友戏称为“金融圈新型社交货币”。

(图片来源:美篇)

掼蛋的最大魅力、最集中的特点在于变化,在于牌际组合间的变数。同样手握炸弹,性格急躁的人可能先炸,而沉稳者往往留牌。炸弹在掼蛋中属于一个人的“核心资产”,前期就抖落出来就会丧失优势,反而那些通过递牌排兵布阵的人更容易赢下终局。

而纵观中国家电行业,其实有一些赢家早已掌握了“掼蛋”的密码,赢得了一个个市场高地。但在家电的牌桌上,也有一些玩家违背了游戏规则,纵有一手好牌,却走向一败涂地的结局。

一、“空调之王”的衰落

春兰便是如此,这个品牌曾是中国空调之王,就连当今的行业王者格力、美的都得称“春兰”一声大哥,但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如今春兰已掉下队来,被美的、海尔等新秀甩在身后。

回望年,“泰州市无线电元件大厂”——即春兰集团的前身,便研制出了第一台窗式空调CKF-3A。

(图片来源:知乎)

年,华宝生产了国产首个分体壁挂式空调器KF-19G1A,成为中国的第一台分体式空调。

经历了几个里程碑后,中国空调行业终于开启了崛起之路。

20世纪90年代间,空调产量从22万台大幅增长至万台。那时国内的品牌,主要以春兰、华宝为首,创立于年的美的、年的海尔、年的格力等品牌也在蠢蠢欲动。

因为政策开放,日本的日立、索尼等知名企业也纷纷在华建厂。行业发展初期,各大品牌百花齐放,野蛮生长,好不热闹。

那时,春兰作为空调领域的“老大哥”,已经占据全国30%的市场份额,大卡以上的大功率机型更是达到了垄断性的80%市场份额。年,万股春兰股票在上交所上市,随后也曾一路攀升到每股64.3元。

(图片来源:神州加盟网)

年,春兰总产值达到了亿元,净资产也翻了多倍,增长到40多亿。

而这时,空调行业已经满足不了春兰,它开始走多元化的路子,但这条路一走却是深渊。

投资10亿元生产高档摩托车、7.2亿组建春兰汽车有限公司造轿车和卡车、洗衣机冰箱彩电三大件、镍氢电池、电脑制造、芯片、液晶显示器......春兰的多元化战略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得顺利。

但随后,这过度超前的多元化战略似乎引起了反噬。

年,全国已经有60多个大中城市对摩托车实施了限牌或者禁牌,无奈之下摩托车产业被迫转让;政策限制也让春兰的轿车生产许可证迟迟下不来,卡车因严重依赖采购也早已被竞争者挤压得没有了市场,只能出售;三大件业务也是持续亏损,没有大规模进入市场;集成电路项目受挫;面对当时快速迭代、不确定性过高的液晶显示器,春兰更是主动退出,6亿美元打了水漂......

(图片来源:个人图书馆)

春兰的这些业务,各有各的死因。有的死于蜻蜓点水、规模化不够;有的死于行业变化快,来不及反应;有的死于核心技术,竞争者太强。

天马行空的跨界经营,放弃自己原本的主业,错误判断了市场,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都是春兰衰落背后的根本原因。

而反观其他空调企业,美的、海尔、格力三巨头在当时所做出的决策与春兰大相径庭——保留资金,深造技术,逐步扩张。

其实,这些企业的做法就如同最近国内金融圈爆火的“掼蛋派”,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二、为什么“掼蛋派”才是赢家?

拥有足够资金的春兰没有坚持在自己的道路上走下去,在牌局中大笔挥霍资金,投资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未来的市场,最后自取灭亡。

而其他企业是怎么做的呢?他们没有选择春兰的做法,反而深度整合产业链,向行业上下游延伸,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的同时,避免在国内与其他同行打得头破血流,最终走出国门,开拓市场,继续深造。

比如美的,早在年就成功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年驻新加坡办事处成立;年在越南建立第一个海外基地,在国际化的同时有效避开贸易所在国发起的贸易壁垒。

在自身技术方面,年美的收购了东芝万家乐压缩机;年收购美芝制冷设备和美芝机电公司,进入上游核心零部件领域;年又正式联姻东芝开利,先后收购荣事达、华凌,全民巩固自身在制冷领域的技术优势;

(图片来源:百度)

而海尔则一直保持“先有市场,再建工厂”的原则,年至年向德国出口冰箱,年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成立第一家海外工厂;年在美国建立设计、营销和生产中心,并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厂。

格力品牌的电器也在年登陆巴西,并在三年后在巴西建立生产基地;年至年收购珠海凌达压缩机公司与珠海凯邦电机;年又与日本大金合资,在精密模具、变频压缩机等一系列项目上开展全面合作,建立各种工厂。

这些措施让他们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品牌道路,成功在以奥克斯为代表发起的价格战中存活下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并延续至今。

(图片来源:搜狐)

而相较于国货产品的崛起,那些昔日火遍中国大江南北的外企电器却逐渐在中国“卖不动了”,比如日本东芝,自年曝出违规会计问题,在美国的核电业务又出现巨额亏损,加之管理层多次调整,经营局面陷入混乱。

成立于年的东芝公司,至今已经有年历史,一度是日本科技制造业实力的象征,东芝电器也一度抢占了中国的市场份额,但伴随着市场份额的逐渐萎缩,东芝爆出或于年内退市的消息。

其他外资电器品牌也面临着被并购或被迫退出中国市场。

反观中国品牌,却正日益崛起,并走向海外,成为中国制造的骄傲。

但如今的市场风起云涌,家电的牌局在这场新的竞争中,仍面临一场暂时看不到终点的马拉松,每个选手打出的牌都只是不愿成为输家的证明。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发挥最大牌效,或许需要的不仅仅是短期Allin抢占市场的果敢,更可贵的是成为“掼蛋流”,沉着稳定排兵布阵,方可守住终局。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88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