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春兰秋桂宜时开
2023/4/21 来源:不详春兰秋桂宜时开
一—潢川县花木文化现象走笔
※胡晓川
在阳光明媚、姹紫嫣红的仲春时节,笔者走访了久负盛名的中国花木之乡——河南省潢川县。
沿国道向东进发,一进潢川境内的付店镇,十里花木长廊分外夺目,各种花卉苗圃展现眼前,再向前行不远,路边耸立的“中国花木之乡”、“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万亩花卉精品园的巨幅招牌从眼前闪过,清新的芳香扑面而来。
潢川县地处淮河冲积扇型平原,这里土肥水美,四季分明,适宜花木生长,又是南花北迁、北花南移培植驯化的理想地带。据《中国花木大全》记载:“桂花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子椭圆形,花小,白色或暗黄色,有特殊香气,结核果,卵圆形,花供观赏。正宗产地为河南省潢川县卜塔集张花园。”唐朝编纂的《卜集乡志》曾这样记述:“金秋,乡里无贵贱皆戴桂花,虽负担者亦然......”远在明朝,这里就出过几名宫廷花师,曾因多次向宫廷敬献花卉受到皇帝的嘉奖而扬名。
花乡的美名使潢川人引为自豪,花乡的历史,讲述一个神奇的故事:在远古的一个中秋之夜,嫦娥仙女难耐月宫的寂寞,冒犯天规,下凡人间。这里万木凋零、生灵涂炭的凄苦景象,使她动了怜悯之心,便偷采月宫桂花种子撒向人间,施展仙法,使得这里的百姓家家遍栽桂花树,人人喜闻桂花香,从此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这个寄托着百姓向往的传说,成为乡间说书、唱戏的表演素材,成为人们心目中神圣、富足、吉祥的象征,抹上了浓厚的文化背景。然而,嫦娥仙女的善良愿望,桂花的正宗产地,唐人笔下的歌舞升平,终归是传说或史书上的记载。在那落后封闭的年代里,仅靠桂花怎能为饥寒交迫的芸芸众生带来御寒之衣、裹腹之食呢!只有到了秋季,才能偶尔闻到遗失在村头阡陌的野桂花送来的几缕清香。历史进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花乡的现实依然是苦涩和辛酸的。在那时,“香花”与“毒草”划上了等号,许多花农饱尝了游街示众的“割尾巴”之苦,因而“谈花色变”。花农的一双双巧手,没能酿造出甘冽醇香的美酒,却种下了难以下咽的涩果。悠久的桂花文化笼罩着一层沉重的阴影。
农村的改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家万户桂花开。在县委、政府的号召下,人们四处采集种子、种条,移栽、扦插、嫁接,滚雪球似的迅速形成规模,产生了一花引来百花开的轰动效应,把那个古老的传说变成了现实,以桂花为当家品种的花木变成了农民的摇钱树。县委、政府为推动花木生产的产业化进程,引导花农成立了花木、盆景协会,还组织富裕后的技术骨干分期分批到外省、外国考察,引进了多种奇花异草,使单一种植桂花的传统被打破,悠久的桂花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花农李家平勤劳致富后,别出心裁,设立了“桂花文学奖”,以此激励花农为弘扬花卉文化出力献策。
无论从京九、宁西铁路,还是从、国道和沪陕高速公路,只要进入潢川县,就如同进入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在县里的卜塔集、白店、付店、仁和、伞陂、魏岗、春申、定城、老城、弋阳等乡镇、办事处,百余家花木公司的匾牌鳞次栉比、气派醒目;遍布全县的千余处“吴家盆景”、“张家花园”、“高家苗圃”,更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路边不时有长龙似的车辆正在装载花木,使本就不算宽阔的乡村公路显得更加拥堵。在这里,到处可见花农忙碌的身影。花乡无闲人,花乡无农闲,花乡无闲田,不仅坟滩、沟坎、河堤、路边都得到了合理利用,而且有的花农还跨村、跨乡、跨县甚至跨省租赁土地种植花木,聪明的花农针对花卉品种的不同特性,根据光合原理,实行乔木、灌木、草坪等混合种植,使乡村田野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立体景观,不仅节约了土地,节省了肥料,而且增加了经济收入。在这里,一年四季,滴绿流翠;春夏秋冬,花繁叶茂。按季节分,春兰、秋桂、夏芍、冬梅等;按颜色分,红枫、碧桃、白兰、紫槿、青桐、黑叶树等;还有些花名嵌入数量词,说着顺口,别具神韵,比如一品红、双瓣槿、三角枫、四季桂、五针松、六月雪、七里香,直到十姐妹、百日红、千头柏、万年青等。听那花名,悦耳动听,触发感想,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看那造型,千姿百态,活灵活现,凸显出高雅的艺术色彩。
徜徉花乡,听花乡领导的侃侃而谈和花农的随意唠嗑,看田间地头的盆景桩景、奇花异草,仿佛置身于艺术殿堂。精明的花农把花木的生产经营演变成卓尔不群的文化现象,使花木生产从“彩色农业”走向了“彩色企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带来了惊人的经济效益。目前,花木家族增添到多个科属,多个品种,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和花木集散地之一,全县花木种植面积达2万多公顷,年销售收入约16亿元,涌现出一批十万元、百万元和千万元的农户。富裕后的花农热心兴办公益事业,他们捐资助学、助残、修路、架桥,开展争创“小康村”、“文明家庭”活动,为美化村容镇貌、创建和谐社会做贡献,许多花农的事迹报刊见影、电台留声,载入了乡志、县志,名垂青史。花木生产使花农挣了票子,换了脑子,也美化了村子,成为高利农业的典型,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成为镇里和县里的一大支柱产业,被省、市定为“农业特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
花木市场的激烈竞争使花农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增添了为自己“加油”和“充电”的动力。县里成立了花木研究中心,与德国的弗雷德曼园艺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信阳农林学院、《中国花卉报》等国内外有关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培训了一批花木生产技术骨干;许多乡、村分别建立了花木示范种植基地,花农们边种植、边研究,自发成立了花木协会、盆景协会、草坪研究所,订阅了多种花木和信息类报刊杂志,获取花木经营的前沿信息,发布花木销售广告。近年来,全县有0多名花农送子女到农业、园林类大中专院校求学深造,他们回乡后,把自家的花园变成了试验基地,引种、驯化、扦插、嫁接等一批智力型花农脱颖而出。中年汉子李家才高中毕业后就迷上了花木研究,自学了大学园林系的全部课程。30多年来,结合自己的实践,他编辑出版了《卜塔集花卉集锦》、《花卉词典》、《花木图解与应用》等4本花木专著、20多本花木产销实用手册和花木生产经营系列光盘,被誉为“花木活辞典”,成为闻名当地的花农作家。残疾青年王长海创办了“园林设计中心”,并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河南花木信息网站。许多花木经纪人还能根据客户的要求,现场进行园林设计和电脑绘图。昔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自家花木建立了各种类型的档案。如从引种、栽培、管理到销售的“文字档案”;采集标本、配上说明的“实物档案”;拍成图片、录像,制成光盘的“数码档案”。
如果说桂花代表着花乡往日的荣耀,那么,园林造型、盆景根雕则成为今天花乡人的自豪。如今的花乡人,增强了“自我包装”意识,他们着力于花木上档次、创品牌,把技术与艺术融入花木生产之中,使普通花木变成了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艺术造型。与花农们闲聊,那些古、老、瘦、奇、透、露的盆景桩景理论,让你耳目一新。要是与花农沽酒对饮至脸红耳热之时,听他们滔滔不绝的“谈花论道”,定会令你咋舌称羡。“解放牌”复员军人曹新武庭院里“鸾凤和鸣”、“二龙戏珠”、“鹬蚌相争”等盆景、桩景;中年汉子张国友家满地的狮子、龙、孔雀、亭榭楼阁等各种松柏造型;青年民兵叶昭林、叶昭森兄弟俩培植的盆景,创作的根雕以及他们还略显稚嫩的书法、美术作品使你大开眼界。还有许多花卉盆景,在国内、国际大型花展盛会上拿了大奖,得了金牌。在香港、在顺德、在昆明、在郑州等国际国内的花木博览会上,捧回了不胜枚举的奖牌。省花木协会会员、退伍军人吴耀明培植的盆景独具匠心,盆景作品“万劫仍荣”在河南省花卉博览会上独占鳌头,他一人就获得了2金1银3项大奖。
随着花农文化层次的提高,花木生产也发生了四个明显转变:即由粗放种植向因地适树、差异化种植转变;由一般绿化、美化花木向彩叶花卉、盆景、桩景、园林造型转变;由小而散、小而全向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转变;由乡土树种向奇花异草转变。既有大面积的花木、草坪,又形成了村村有基地、户户有精品的种植格局和“公司+农户”、生产连市场的销售模式。与此同时,县里还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组织培养方法,开发出大花蕙兰、重瓣矮牵牛、瓜叶菊等60多个名贵品种,使一大批奇花异草在这里安家落户、生息繁衍,大大提升了花卉档次,增加了花卉品牌的“含金量”。种植花木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陶冶了精神情操,而且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成为一个硕大无比的人工花园,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城市游人,成为游客踏青郊游、中学生社会实践的首选之地。扬眉吐气的花农面庞上充满了自信的表情,美丽的花乡彰显出和谐的氛围。
如今,在潢川县的花木主产乡镇,看不出乡村田野与城市公园的区别、花农与市民的不同。花农们创办了多家花木公司,其中拥有国家三级资质以上的企业就有家,二级资质企业29家,一级资质企业家,同时,还催生出20多家包装、运输、劳务等相关环节的服务型企业,拉长了花木生产的产业链条。有的花农开着自家的轿车跑业务,潇潇洒洒订合同,利利落落做生意,款气儿腕气儿十足;有的花农互联网上谈生意,坐在家里挣大钱,大气儿牛气儿里显示出不凡的品位。还有1.2万名花农受聘到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公园、厂矿、社区当花师,他们传播花卉文化、技术,又反馈花卉需求信息,指导家乡的花木生产。目前,全县多个花木大户外拓市场,内增活力,承揽了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太旧高速公路、京九绿色长廊、奥运、亚运场馆等国家重点工程的绿化项目,有些名贵花卉登上天安门,落户中南海,闯入世博园,驻进奥运村。退伍军人彭传海靠当花师淘到第一桶“金”后,注册了公司,建起了基地,实现了由“打工仔”到“创业者”再到“花老板”的三级跳。他创办的国家园林绿化一级资质企业——河南莱泰园林发展有限公司,具备了承担国际顶级绿化工程的能力,带出了一批相关的附属产业。
今日的花乡,已不是传统意义的农村,楼房、别墅随处可见,传真、电脑等高级通讯设施相当普及,老汉用上“苹果7”、妇女腰挂“MP3”、姑娘怀揣“商务通”、小伙儿掂着“笔记本”,田间地头、庭堂院落充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花农们说,花木品牌、档次是家庭实力的展现,是家庭文化底蕴的象征,是装璜门面、招揽生意的活广告。现在他们追求的是用花团锦簇般的生活装扮新型花农的良好形象,给客商花一样美的第一印象和信誉,靠自身的实力做大做强花木产业。
从花乡返回县城时,太阳已经西下。回首眺望,夕阳辉映中的花乡更加绚丽多彩,如同一幅彩色的画卷舒展在大别山这片红色故土上。我们也由衷地祝愿:花乡人民不断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给中原经济区建设探索出新路子,给人们送去更浓的芳香,给大地增添更多的美景,给悠久的花木文化续写新的篇章。
(年3月于潢川)